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已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忽然想开个主题,随便聊些唱段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1-18 21:04
  • 签到天数: 18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21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2:21:41 | 只看该作者
    京剧·罗成叫关(勒马停蹄站城道) 叶盛兰

    http://music.163.com/#/song?id=5275969

    【二黄导板】勒马停蹄站城道
    【原板】银枪插在马鞍鞒
    临阵上并无有文房四宝
    【白】拔宝剑 割白袍
    【唱】修书长安
    银牙一咬中指破
    【西皮慢板】十指连心痛煞了人
    上写着罗成奏一本
    启奏秦王有道君
    尉迟恭在床前身染重病
    【原板】无人挂帅统雄兵
    三王元吉【快二六】掌帅印
    命俺罗成做先行
    黄道日不叫臣出马
    黑煞之日出了兵
    从辰时杀到午时正
    午时又杀近黄昏
    连杀四门我的力已尽
    北门又遇小罗春
    【流水】出门若有好和歹
    三岁罗通你看承
    本当再写各公位
    袍短血干写不成
    一封血书【散板】忙修定
    儿到长安搬救兵



    十指连心痛煞了人,以前喜欢拿这一句玩梗,因为写血书是个常见的桥段,可以对比,比如龙女牧羊里人家姑娘写血书眉头不皱,罗将军却痛得唱了这么一个大腔云云。

    其实抛却了哗众取宠的想法,以裸裎的心直接面对作品,这一句直是万箭穿心的辛酸。

    对于战士而言,咬破手指确实算不得什么重伤,但关键在于,连杀四门时,他是不知道疼痛的。只有此时此刻,寂静而绝望的深夜,十指连心的痛楚无比尖锐地涌上心头——他从铁甲之下,片刻地放出了自己的血肉之躯。所有的感伤在这一句中淋漓尽致,到了后面开始写信申诉冤屈时已回复克制,到了托孤这样的情节,直接上了流水板,根本来不及难过了。一放即收,我们的抒情惜墨如斯!

    刻意伤春复伤别是诗人的奢侈,我们很多人其实担不起也不敢担这么多感情。所以刚强之下的脆弱是最动人的,因为它触动的不仅是我们心底的柔弱,更是柔弱却无暇呵护的无奈;激情之中的隐忍是最动人的,因为它触动都是那些不可言说的沉痛,与沉痛无可说的孤独。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1-18 21:04
  • 签到天数: 18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22
     楼主| 发表于 2018-7-9 21:07: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已歌 于 2018-7-9 21:09 编辑

    昆曲《玉簪记·秋江》(石小梅)

    昆曲的文学价值,我其实是存疑的。我总以为,但凡以文字为载体,“强烈”与“准确”总是最基本的评判标准。“强烈”的反义词是无聊。无论多清淡的内容,要见之文字,总得有强烈的表达动机,如《饮酒》诗,再多的“真意”可以欲辨忘言,悠然见南山却是不得不说的。“准确”自也不是直白刻露,比如要表达隐秘委曲的幽情,晦涩的无题诗就比“回身就郎抱”要准确得多。以这个标准来看,昆曲中令我心服口服的佳曲并不多。几大名剧固然好,但高峰之下,是否有高原呢?

    我猜,或许是故事情节框定了它的内容,难以做到字字句句都满溢着表达欲,曲牌联套又太不支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表述,好不容易有点东西了,又难免这里被稀释、那里被压缩。诚然,它的语言继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伟大传统,千锤百炼的辞藻犹如一队队久经战阵的士兵,然而并不是每个作者都有调兵遣将的手段,那些精锐的语言勇士本应齐心协力去围追堵截一个难以名状的情绪或意象,但实际上却常常半途开小差,自顾自臭美去了,成了一堆盔甲鲜明的散兵游勇,战斗力还不如几个乡巴佬操起板砖。

    昆曲的《秋江》是我非常热爱的一出戏。模拟风浪追舟的舞台排场之美占了至少50%,小生小旦与艄公艄婆的和谐配置,亦俗亦雅,亦庄亦谐,年轻人的痴情与老江湖的通透相映成趣,占到40%,所以无论什么地方戏排演或移植,只要能完成以上两点,就必定精彩。剩下10%,则是单看“秋江”二字,就能从文化传统里荡出的一股凄清浩渺之意,也正是昆剧这样的老贵族剧种的独擅之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 ... 1190794664208530278

    艄公-- [山歌]满天风云日影暖,远波疏林月影寒。南来北往流不尽相思泪,别时容易见时难。

    潘必正---[红衲祆]我只为别时容易见时难,你看那碧澄澄断送行人江上晚。昨宵呵,醉醺醺欢会知多少,今日里愁脉脉离情有万千。莫不是锦堂欢缘分浅?莫不是蓝桥倒时运悭?伤心怕向篷窗见也,堆积相思两岸山。

    艄婆---[湖歌]风打船头雨又来,满天风雾把船开。白云阵阵催黄叶,惟有江上芙蓉独自开。

    陈妙常---[红衲祆]奴好似江上芙蓉独自开,只落得冷凄凄飘泊轻盈态。恨当初与他曾结鸳鸯带,到如今怎生分开鸾凤钗。别时节羞答答,怕人瞧,头怎抬。到如今、闷昏昏,独自个耽着害。爱杀我、一对对鸳鸯波上也;羞杀我、哭啼啼今宵独自捱。



    小生小旦接艄公艄婆渔歌,极和谐的佳构。尽量不愤怒的说一个我认为失败的改编案例:我曾经专程为了秋江去朝天宫看现场,结果发现把湖歌给删了,是不是干脆把艄婆直接删了我已经记不清了,陈妙常的词换成了“奴好似江上芙蓉泣露寒,冷凄凄漂泊芳情断……”不错,比原词还要雅驯,但您就算不可惜原词里顶真的修辞手法,您感觉不出这一折的灵魂就在于对称之美吗?

    http://music.163.com/#/song?id=293171
    单表小生这一段:我对这支红衲袄的喜爱远胜后头那著名的小桃红(秋江一望泪潸潸)。文辞清疏,意境悠远,虽然大都是现成的经典意象,但与情境能水乳交融。“别时容易见时难”,接艄公的歌尾,自身也是天然的开头,“碧澄澄,断送行人江上晚”,较之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凄艳,大有天高地迥、日暮途远的彷徨,却也隐隐有万金宝剑藏秋水的明澈;“欢会知多少,离情有万千”,大白话,但透彻、痛快、没得挑,只有“醉醺醺”和“锦堂欢”是我不甚满意的,把道观幽会写得像青楼了。当然也不是不可以自圆其说,酒不醉人人自醉,但流露的风尘感多少有点违和。“蓝桥倒”的典故,用在水上场景很平顺,配上“倒”时浪里打一个趔趄,化入无痕。结尾是个不耀眼但耐咀嚼的警句,尤其堆积相思两岸山,多少无处安放的不堪,是羁旅之中能从心底叹出的好句子。

    至于小桃红里那些现成辞藻,逻辑既不顺畅,“春老啼鹃”之类的意象亦不真切,不过情侣分离之惨,无论写成什么样,都很容易走红的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6-20 21:14 , Processed in 0.332151 second(s), 5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